胸部检查-血管检查
脉搏
检测方法
- 主要是触诊,也可以脉搏计描计。右手手指并拢,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指腹平放
- 注意:两侧对比、上肢与下肢对比至少30s
检测血管
选择浅表的动脉
- 桡动脉:常用
- 其他: 颞动脉、颈动脉、肱动脉、股动脉、 足背动脉
脉 率
大小
- 正常成人:60-100次/分,
- 老年人较慢,女性稍快
- 儿童较快,小于3岁的儿童躲在100次/分以上
影响因素
- 年龄、性别、体力活动、精神情绪等
病理情况
增快
- 发热,贫血,疼痛,甲亢,心衰、休克、心肌炎
减慢
- 颅高压,阻塞性黄疸,伤寒,病窦,Ⅱ°以上房室传导阻滞,甲低,服某些药物(地高辛、利血平,心得安等)
注意
- 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,脉率不可能大于心率
脉律
是心搏节律的反映
正常人
- 规整或稍有不整(吸气时增快,呼气时减慢—窦律不齐)
病理
心律失常,如房颤、早搏、II°AVB
脉搏短绌
- 见于房颤、频发早搏
脱落脉
- 见于II°AVB
二联律、三联律
紧张度
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关
检查方法
- 检查者以两个手指指腹置于桡动脉上,以近心端手指按压阻断桡动脉,以所施的压力及感知的血管壁弹性情况,判断脉搏的紧张度
脉波
波形
交替脉(Pulses alternans )
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。(名解)
意义
- 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。见于:高血压心脏病、急性心肌梗塞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
奇脉(Paradoxical pulse)
- 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。见于:心包积液、缩窄性心包炎、心包填塞(名解)
脉搏消失
- 见于严重休克、多发性大动脉炎
血压检查
血压的测量方法
直接测量法
- 将特制导管经皮穿刺置于主动脉内,通过换能器读取数据
间接测量法
即袖带加压法
血压计
- 成人标准气袖宽约12-13cm,手臂过于粗大或测大腿血压气袖增宽至20cm,儿童气袖宽7-8cm。
方法及步骤
- 1、病人仰卧位,右上肢裸露并伸直轻度外展,肘部与心脏同一水平。
- 2、袖带缚于上臂,袖带下缘距肘窝以上约2.5cm。
- 3、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上(不能压在袖带下面)。
- 4、向袖带内充气,边充气边听诊,待肱动脉搏动消失,再将汞柱升高30mmHg。
- 5、收缩压的确定:缓慢放气,两眼平视汞柱缓慢下降,按Korotkoff分期法,听到第一声响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(第一期)。
- 6、舒张压的确定:最终声响消失时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(第五期)。
- 7、记录:收缩压/舒张压 mmHg, 如126/88mmHg。
- 8、脉压差:收缩压-舒张压
- 9、平均动脉压:舒张压+1/3脉压。
注意
- 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,间隔l~2分钟;
- 如收缩压或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,应再次测量,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。
- 气袖宽度:气袖大小应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,至少应包裹80%上臂。
下肢血压测量方法
与上肢测量血压方法基本相同
不同点
- 病人采取俯卧位
- 选用较宽的袖带
- 袖带缚于腘窝上3~4cm处
- 听诊器胸件置于腘窝处腘动脉上。
血压标准
- P161 表3-5-17
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
1、高血压: 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(或)舒张压90mmHg
2、低血压:血压低于90/60mmHg
3、两上肢血压差别显著(左>右) :>5-10mmHg
4、上下肢血压差异常:>20-40mmHg;主动脉缩窄,闭塞性动脉硬化等。
5、脉压改变:
- 脉压>40mmHg:AR、PDA、老年主动脉硬化症
- 脉压<30mmHg:AS、心衰、心包积液等
血管杂音
静脉杂音
- 颈静脉营营音:听诊在颈根部近锁骨处,甚至在锁骨下,特点为低调柔和的连续性杂音,坐位和立位明显。指压血流中断,杂音可消失。
- 腹壁静脉营营音:肝硬化时,由于门静脉高压,腹壁侧枝循环静脉曲张,血流增快所致腹部连续性杂音
动脉杂音
甲状腺功能亢进
- 颈部血管杂音,为连续性
多发性大动脉炎
- 根据累及部位不同,杂音部位不同
肾动脉狭窄
- 上腹部和腰背部听到收缩期杂音
周围动静脉瘘
- 病变相应部位听到连续性杂音
肺内动静脉瘘
- 胸部相应部位听到连续性杂音
周围血管征
- 由于脉压差增大所致,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严重贫血、高血压等
- (1)枪击音(名解):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,常选择股动脉,轻放听诊器膜型体件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
- (2)Duroziez双重杂音(名解):以听诊器钟型体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,并使体件开口方向稍偏向近心端,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
- (3)毛细血管搏动(capillary pulsation)征:指甲末端/口唇黏膜
- (4)水冲脉:脉搏骤起骤落,犹如潮水涨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