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部检查
相关内容
范围
- 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的区域
胸廓的组成
- 12个胸椎、12对肋骨、胸骨
检查内容
- 胸廓外形、胸壁、乳房、胸壁血管、纵隔、支气管、肺、胸膜、心脏、淋巴结等
检查方法
- 物理检查、X线检查(摄片、CT,等)、MR、肺功能检查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、胸腔镜检查;生化检查(血常规、血气分析等);病原学、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等。
物理检查的重要性
- 检查所发现的触觉改变、叩诊音改变及异常呼吸音和啰音等,不能被器械检查所取代。
胸部的体表标志
一、骨 骼 标 志
1.胸骨柄
2.胸骨上切迹
3.胸骨角
- 第二肋软骨
- 支气管分叉
- 心房上缘
- 上下纵隔交界
- 第5胸椎水平
4.腹上角
- 胸骨下角
- 由7-10肋软骨与胸骨下端构成
- 正常70-110℃
- 角度与呼吸、体形有关
- 标志肝左叶、胃、胰腺
5.剑突
6.肋骨
7.肋间隙
8.肩胛骨
肩胛下角
- 第7或第8肋骨
9.脊柱棘突
10.肋脊角
- 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夹角,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
二、垂直线标志
- 前正中线
- 锁骨中线
- 胸骨线
- 胸骨旁线
- 腋前线
- 腋后线
- 腋中线
- 肩胛线
- 后正中线
三、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
三区
肩胛上区(suprascapular region)
- 为肩胛冈以上区域,上外界为斜方肌
肩胛下区(infrascaoular region)
- 二肩胛下角连线至十二胸椎之间区域
肩胛间区(interscapular region)
- 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
四窝
腋窝(axillary fossa)
- 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处
胸骨上窝(suprasternal fossa)
- 正常气管位于其后
锁骨上窝(supraternal fossa)
- 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上部
锁骨下窝(infraclavicular fossa)
- 下界为第三肋骨下缘,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
四、肺和胸膜的界限
胸壁、胸廓与乳房
胸 壁(chest wall)
1、静脉
正常不易见。
当上、下腔静脉阻塞形成侧枝循环时,可见静脉充盈或曲张。
- 上腔静脉阻塞时,血流方向向下,
下腔静脉阻塞时,血流方向向上。
- 上腔静脉阻塞时,血流方向向下,
2、皮下气肿
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
触诊:捻发感或握雪感。
听诊:捻发音。病因
- 肺、气管、胸膜受损(外伤、肿瘤、炎症)后,气体逸入皮下所致。
3、胸壁压痛
- 正常无压痛
- 肋间神经炎、肋软骨炎、软组织炎症、肋骨骨折时,可出现局部压痛。
急性白血病时,由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而出现胸骨压痛和叩击痛。
4、肋间隙
- 注意有无回缩或膨隆
- 吸气时回缩:呼吸道阻塞。
膨隆:大量的胸腔积液、张力性气胸、严重的COPD用力呼气。
其他:胸壁肿瘤、主动脉瘤、婴儿或儿童心脏增大。
胸廓
正常胸廓
- 前后径:横径=1:1.5,两侧对称
病理胸廓
扁平胸:前后径<横径1/2 ,见于瘦长体型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,如肺结核等
桶状胸:前后径=横径, 胸廓呈圆桶形,见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、老年或矮胖体型者。
佝偻病胸
鸡胸
- 前后径>横径
佝偻病串珠
- 前胸壁各肋骨与肋骨交界处隆起,形成串珠状
肋膈沟
- 下胸部前面的肋骨常外翻,沿膈附着的部位其胸壁向内凹陷 形成的沟状带
漏斗胸
- 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,形成漏斗状
一侧变形
膨隆
- 大量胸腔积液
- 气胸
- 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
凹陷或平坦
- 肺不张
- 肺纤维化
- 广泛胸膜增厚粘连。
胸廓局部隆起
- 心脏明显增大
- 大量心包积液
- 主动脉瘤
- 胸腔或胸壁肿瘤
- 肋软骨炎:局部压痛
- 肋骨骨折:挤压胸廓时局部剧痛,骨折断端 处可有骨擦感、骨擦音。
脊柱畸形所致的胸廓改变
- 因脊柱前凸、后凸、侧凸导致。
胸部两侧不对称,肋间隙增宽或变窄。
胸腔内器官与体表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。
严重的胸廓外形改变可引起呼吸、循环功能障碍。
多见于脊柱结核。
- 因脊柱前凸、后凸、侧凸导致。
乳房
正常儿童及男性乳房一般不明显,乳头位置约在锁骨中线第4肋间。
正常女性乳房在青春期逐渐增大,呈半球形,乳头也逐渐增大呈圆柱形。
体位:采取坐位或卧位。
检查方法:按一定顺序进行,并包括引流的淋巴结。
先视诊再作触诊。视诊
对称性
正常
- 双侧基本对称
双侧不对称
- 一侧乳房发育不全、先天性畸形、囊肿、乳腺炎、肿瘤等
表观情况
发红
- 局部炎症(红肿热痛)
- 癌性淋巴管炎(不伴热痛)
水肿
癌细胞阻塞皮肤淋巴管,引起组织水肿,使毛囊明 显下陷,呈“猪皮”样或“桔皮”样。
注意
- 溃疡、色素沉着、瘢痕
乳头
注意位置、大小、两侧对称、内翻。
乳头回缩
- 自幼发生,为发育异常。如近期出现,多为癌肿所致。
分泌物
- 提示乳腺导管病变
可为浆液性,紫色、黄色、绿色或血性。
出血最常见于:乳腺导管良性乳头状瘤,乳癌。
乳头分泌物由清亮变为绿色、紫色或黄色,常见于慢性囊性乳腺炎
非哺乳期溢乳:泌乳素瘤。
- 提示乳腺导管病变
乳晕出现色素沉着
-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
皮肤回缩
乳房表层和深层之间悬韧带纤维缩短所致。
见于
- 外伤、炎症、早期乳癌:此时可无局部肿块、皮肤固定 或溃疡等晚期乳癌表现。
腋窝和锁骨上窝
- 淋巴引流区域,注意有无肿块、溃疡、瘘管。
触诊
取坐位双臂下垂,进行检查,然后双臂高举或双手叉腰再进一步检查。以乳头为中心作一垂直线和水平线,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,先健侧后患侧。从外上开始,最后乳头。
方法:指、掌平置于乳房上,轻施压力,旋转或滑动。
正常乳房柔软有弹性,可有颗粒及柔韧感,不同年龄有较大差异。
经期、妊娠期、哺乳期亦不同。注意事项
硬度和弹性
- 硬度增加和弹性消失提示皮下组织受炎症或癌肿浸润。
压痛
- 炎症或乳腺小叶增生、经期。
包块
- 应注意部位、大小、外形、硬度、压痛、活动度。
还应注意腋窝、锁骨上窝、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。
乳房的常见病变
急性乳腺炎
- 明显的红、肿、热、痛。多局限于一个象限,伴寒战、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。常见于哺乳期妇女,亦可见于儿童和男性。
乳腺肿瘤
- 良性肿瘤多质地软,边缘清楚、活动度大,见于乳腺囊性增生、乳腺纤维瘤。乳腺癌多为单发,晚期可出现皮肤水肿、乳头下陷、粘连等。
男性乳房增生
- 见于肝功能减退、肾上腺皮质肿瘤及应用雌激素等。
肺和胸膜
视诊
呼吸运动
呼吸运动是是借助呼吸肌(膈肌和肋间肌)的收缩和松弛来完成的。
正常静息下呼吸运动稳定而有节律,通过呼吸中枢和神经反射的调节来完成,同时呼吸节律可受意识的控制。
正常情况下
吸气为主动运动
呼气为被动运动
呼吸方式
- 正常男性和儿童腹式呼吸为主。
-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。
呼吸运动的异常改变
胸式呼吸减弱,腹式呼吸增强
- 见于肋骨骨折、胸膜炎、胸水、气胸、肺炎等胸肺病变。
胸式呼吸增强,腹式呼吸减弱
- 见于腹部疾病及晚期妊娠,如腹膜炎、腹水、巨大腹部肿瘤。
吸气性呼吸困难
- 吸气时间延长。常见于气管阻塞,如气管肿瘤、异物等
-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病人,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,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,造成胸内负压极度增高,从而引起胸骨上窝、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,称为“三凹征”。
呼气性呼吸困难
- 呼气时间延长。下呼吸道阻塞病人,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。
呼吸困难的体位可随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而不同。常见的有端坐呼吸,转卧或折身呼吸和平卧呼吸三种
端坐呼吸(orthopnea)
- 充血性心力衰竭
- 二尖瓣狭窄
- 重症哮喘(少见)
-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少见)
转卧或折身呼吸(trepopnea)
- 神经性疾病(少见)
- 充血性心力衰竭
平卧呼吸(platypnea)
- 肺叶切除术后
- 神经性疾病
- 肝硬化(肺内分流)
- 低血容量
呼吸频率
正常成人静息下12~20次/分,R:P=1:4。
新生儿较快,44次/分,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。1、频率变化
(1)呼吸过速
20/分
- 生理情况见于:剧烈运动,激动。
- 病理情况见于:发热、贫血、甲亢、心衰、肺炎、气胸、胸膜炎等。
(2)呼吸过缓
- <12次/分
- 见于镇静药、麻醉药过量、颅内压增高。
2、呼吸深度的变化
(1)呼吸浅快
- 呼吸肌麻痹、严重鼓肠、腹水、肥胖、肺部疾病(肺炎、胸水、气胸)
(2)呼吸深快
- 剧烈运动、情绪激动、过度紧张
-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,PH降低,通过肺脏排出CO2。
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尿毒症酸中毒。
此种深长呼吸,又称库什摩(Kussmaul)呼吸
呼吸节律的改变
潮式呼吸:陈施式呼吸
特点
- 不同呼吸深度的周期性变化,并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
浅慢→深快→浅慢→停
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
常见:中枢系统疾病, 某些中毒、老年人动脉硬化
间停呼吸:Biots呼吸
特点
- 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,比较有规则,呼吸每次深度相等
机制
- 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
常见
- 脑膜炎、颅内高压、中毒、尿毒症、临终前
抑制性呼吸
胸部发生剧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,呈断续性浅快的呼吸。
见于
- 急性胸膜炎、胸膜恶性肿瘤、胸部严重外伤、肋骨骨折等。
叹息样呼吸
- 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
- 见于:神经衰弱、精神紧张或抑制,多为功能性
触诊
气管位置
胸廓扩张度
- 一侧活动度减弱:见于胸腔积液、气胸、肺炎、肺不张等
- 双侧减弱:见于肺气肿等
语音震颤
语颤产生原理
- 声波起源于喉部,沿气管、支气管及肺泡,传到胸壁引起共振
- 正常:成>儿,瘦>胖,上>下,右上>左上
顺序
- 上→下
- 内→外
病理变化
语颤增强
- ①肺实变 如大叶肺炎。
- ②肺内浅在大空洞 如肺结核、肺脓肿。
语颤减弱
- ①肺泡内含气量过多;
- ②支气管阻塞;
- 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;
- 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;
- ⑤胸壁皮下气肿。
胸膜摩擦感
机制
- 胸膜炎时,表面纤维蛋白沉着变粗糙,呼吸时脏壁层发生摩擦可触及,象皮革互相摩擦的感觉
特点
- 吸气时触及较明显,胸廓下前侧部更明显
病因
- 胸膜炎(干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