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检查
全身状态检查
一、性别
正常人性征很明显,性别不难判断
性征发育受性激素调控
性征改变
- ◆性染色体异常(数目、结构)影响性发育和性征,导致两性畸形。
◆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(药物、增生或肿瘤使束状带分泌少量雄激素),可导致女性患者出现男性化;
◆肝硬化、肾上腺皮质肿瘤及某些支气管肺癌患者可使男性乳房发育,以及其他第二性征发生改变。
- ◆性染色体异常(数目、结构)影响性发育和性征,导致两性畸形。
二、年龄
多通过问诊来了解
对不能正确回答者(如意识障碍、故意隐瞒)则需通过观察来判断。
观察内容
- ◆皮肤光泽及弹性
◆肌肉的弹性
◆毛发的颜色与分布
◆面部皱纹深浅
◆颈部皮肤有无松弛
◆牙齿情况
- ◆皮肤光泽及弹性
三、生命体征
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,包括T、P、R、BP。
(一)体温
1.体温测量及正常范围
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
- 口测法:可靠,易交叉感染,幼儿、昏迷者不宜。
- 肛测法:稳定、不方便,幼儿、昏迷者最宜。
- 腋测法:方便、安全、但易受环境影响。
其他
- 耳测法:红外线耳式体温计测量鼓膜温度,多用于婴幼儿。
- 额测法:红外线耳式体温计测量额头皮肤温度,仅用于体温筛查。
2.体温的记录方法
- 记录于体温单上,描绘出体温曲线。
3.体温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
- (1)未甩表;
(2)未夹紧表,因消瘦、病情危重、神智不清;
(3)周围冷热物品,如:漱口、热水袋、冰袋。
- (1)未甩表;
四、发育与体型
(一)发育
通过年龄、智力、体格成长状态(身高、体重、第二性征)之间的关系来判断。
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
- 头部长度=1/7~1/8身高
胸围=1/2身高
双上肢展开=身高
坐高=下肢长度
- 头部长度=1/7~1/8身高
影响发育的因素
- 种族
遗传
内分泌
营养代谢
生活条件
体育锻炼
- 种族
发育异常
- 病态发育与内分泌的改变密切相关
- ◆在青春期前,如患腺垂体功能亢进–体格异常高大(巨人症);
◆腺垂体功能减退–体格异常矮小(垂体性侏儒症);
◆甲状腺功能亢进–体格高大;
◆甲状腺功能减退–体格矮小和智力低下(呆小病)。
性激素的影响
性激素决定第二性征的发育,当性激素分泌受损,可导致第二性征的改变。
- ◆男性患者表现为阉人征–上、下肢过长,骨盆宽大,无胡须、毛发稀少,皮下脂肪丰满,外生殖器发育不良,发音女声;
◆女性患者出现–乳房发育不良、闭经、体格男性化、多毛、皮下脂肪减少、发音男声。
- ◆男性患者表现为阉人征–上、下肢过长,骨盆宽大,无胡须、毛发稀少,皮下脂肪丰满,外生殖器发育不良,发音女声;
性激素对体格亦有影响,性早熟儿童初期体格发育快,后期因骨骺过早闭合使发育受限
(二)体型
- 体型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,包括骨骼、肌肉的生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。成人体型分三型
- 1.无力型(瘦长型) 体高肌瘦、颈细长、肩窄、胸廓扁平、腹上角<90°。
- 2.正力型(匀称型) 各部结构匀称适中,腹上角90°左右。见于大多数正常人。
- 3.超力型(矮胖型) 体型粗壮、颈粗短、肩宽平、胸廓宽阔、腹上角>90°。
五、营养状态
根据皮肤、毛发、皮下脂肪、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。
最简便方法:察看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。
最方便和最适宜的部位:前臂屈侧及上臂背侧下1/3处。
检测一定时期内的体重变化营养状态分级
- 良好 粘膜红润,皮肤光泽、弹性良好、皮下脂肪丰满,指甲、毛发润泽,肌肉结实,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,肩胛部和股部肌肉丰满;
- 不良 皮肤、粘膜干燥、弹性减低,皮下脂肪菲薄、肌肉松软无力、指甲粗糙无光泽,毛发稀疏,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,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;
- 中等 介于两者之间。
常见营养异常
1.营养不良: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%称消瘦,极度消瘦者称恶病质
- ◆摄入不足:食管、胃肠疾病;神经及内脏疾病引起的恶心、呕吐等。
◆消化吸收障碍:消化道疾病引起消化液或酶合成及分泌减少。
◆消耗增多:慢性消耗性疾病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。
- ◆摄入不足:食管、胃肠疾病;神经及内脏疾病引起的恶心、呕吐等。
2.营养过度: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,表现为体重增加
肥胖:
标准体重 20%
(1)原发性肥胖
- 单纯性肥胖。摄入热量过多所致。全身脂肪分布均匀,无异常表现
(2)继发性肥胖
- 多见于内分泌疾病。如柯兴氏综合征、胰岛细胞瘤、甲减,等
六、意识状态
- 意识是指人对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与觉察能力,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。正常人意识清晰,定向力正常,反应敏锐精确,思维和情感活动正常,语言流畅、准确,表达能力良好。
- 嗜睡、意识模糊、昏睡、昏迷
七、语调与语态
语调
- 指言语过程中的音调。神经和发音器官的病变可是音调改变。
- 声音嘶哑:喉炎、肿瘤;
发音困难:脑血管意外。
语态
- 指言语过程中的节奏。语态异常指语言节奏紊乱,出现语言不畅,快慢不均,音节不清
- 见于帕金森病、舞蹈症、口吃
八、面容与表情
面容是指面部呈现的状态。
表情是在面部或姿态上思想感情的表现。
健康人表情自然、神态安怡。患病时常出现忧虑、痛苦、疲惫表情。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还会出现特殊性面容。常见一些典型面容改变:
1.急性病容
- 面色潮红,兴奋不安,鼻翼扇动,口唇疱疹,表情痛苦。
◆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
- 面色潮红,兴奋不安,鼻翼扇动,口唇疱疹,表情痛苦。
2.慢性病容
- 面容憔悴,面色灰暗或苍白无华,目光暗淡、表情忧虑。
◆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。
- 面容憔悴,面色灰暗或苍白无华,目光暗淡、表情忧虑。
3.贫血面容
- 面色苍白、唇舌色淡、表情疲惫。
◆见于各种贫血
- 面色苍白、唇舌色淡、表情疲惫。
4.肝病面容
- 面颊瘦削、面色晦暗;
额部、鼻被、双颊有褐色素沉着。
◆见于慢性肝脏疾病。
- 面颊瘦削、面色晦暗;
5.肾病面容
- 面色苍白,眼睑、颜面浮肿;
舌色淡,舌缘有齿痕。
◆见于慢性肾脏疾病
- 面色苍白,眼睑、颜面浮肿;
6.甲状腺机能亢进面容
- 表情惊愕;眼裂增宽,眼球凸出,目光炯炯;兴奋不安,烦躁易怒。
◆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。
- 表情惊愕;眼裂增宽,眼球凸出,目光炯炯;兴奋不安,烦躁易怒。
7.粘液性水肿面容
- 面色苍黄, 颜面水肿,睑厚面宽;
目光呆滞,反应迟钝;
眉毛、头发稀疏;
舌色淡、肥大。
◆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。
- 面色苍黄, 颜面水肿,睑厚面宽;
8.二尖瓣面容
- 面色晦暗,双颊紫红;
口唇紫绀
◆见于二尖瓣狭窄。
- 面色晦暗,双颊紫红;
9.肢端肥大症面容
- 头颅增大;
面部变长,下颌增大,向前突出,眉弓及两颧隆起;
唇舌肥厚;
耳鼻增大。
◆见于肢端肥大症。
- 头颅增大;
10.伤寒面容
- 表情淡漠,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。
◆见于肠伤寒、脑膜炎、脑炎
- 表情淡漠,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。
11.苦笑面容
- 牙关紧闭,面肌痉挛,呈苦笑状。
◆见于破伤风
- 牙关紧闭,面肌痉挛,呈苦笑状。
12.满月面容
- 面圆如满月;
面红并有痤疮,儿童及女性可有胡须。
◆见于库欣综合征和应用糖皮质激素者。
- 面圆如满月;
13.面具面容
- 面部呆板、无表情,似面具样。
◆见于帕金森病、脑炎
- 面部呆板、无表情,似面具样。
九、体位
体位是指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。体位的改变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。
自动体位
- 身体活动自如,不受限制
- ◆正常人
轻症
疾病早期
被动体位
- 病人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。
- ◆昏迷
极度衰竭者
强迫体位
病人为减轻疾病痛苦,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
强迫仰卧位
- 仰卧,双腿屈曲,以减轻腹肌紧张
- ◆见于急性腹膜炎
俯卧位
- 俯卧,以缓解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
- ◆见于脊柱疾病
强迫侧卧位
- 患侧卧位,以减轻疼痛,并利于健侧代偿呼吸
- ◆见于单侧胸膜炎、和大量胸腔积液
强迫坐位
- 亦称端坐呼吸。病人坐于床沿,双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。
使胸廓易于运动,加大膈肌活动度,增加肺通气量,减少回心血量,心脏负荷减少。 - ◆见于心肺功能不全
- 亦称端坐呼吸。病人坐于床沿,双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。
强迫蹲位
- 病人在活动中,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止,并采取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
- ◆见于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
- 蹲踞是法洛四联症常见的表现,蹲踞使体循环阻力增高,从而使右向左分流减少,肺循环血量增加,从而缓解缺氧状态
强迫停立位
- 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,被迫立刻站住,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
- ◆见于心绞痛
辗转体位
- 病人辗转反侧,坐卧不安。
- ◆见于
胆石症
胆道蛔虫
肾绞痛
角弓反张位
- 病人颈及脊背肌肉强直,出现头向后仰,胸腹前凸,背过伸,躯干呈弓形
- ◆破伤风
小儿脑膜炎
十、姿势
姿势是指举止的状态。健康成人躯干端正,肢体活动灵活适度
因患病影响,可出现姿势改变
- 颈部活动受限提示颈椎疾病;
心衰患者多采取端坐位;
腹痛时可有躯干制动或弯曲
- 颈部活动受限提示颈椎疾病;
十一、步态
步态指走动时所表现的姿势。有些疾病时可出现步态改变
1.蹒跚步态
-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。
◆佝偻病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
-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。
2.醉酒步态
- 躯干重心不稳,步态紊乱不准确。
◆见于急性酒精中毒、小脑疾病。
- 躯干重心不稳,步态紊乱不准确。
3.共济失调步态
- 一脚高抬,骤然垂落,双目向下注视,两脚间距很宽,闭目不能平衡。
◆见于:脊髓病变。
- 一脚高抬,骤然垂落,双目向下注视,两脚间距很宽,闭目不能平衡。
4.慌张步态
- 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,双脚擦地,身体前倾,有难以止步之势。
◆见于:帕金森病患者。
- 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,双脚擦地,身体前倾,有难以止步之势。
5.跨阈步态
- 踝部肌肉、肌腱弛缓,患足下垂,行走需抬高下肢才能起步。
◆见于:腓总神经麻痹。
- 踝部肌肉、肌腱弛缓,患足下垂,行走需抬高下肢才能起步。
6.剪刀步态
- 下肢肌张力增加,行走时下肢内收,张力明显增高,两腿交叉呈剪刀状。
◆见于:脑瘫、截瘫患者。
- 下肢肌张力增加,行走时下肢内收,张力明显增高,两腿交叉呈剪刀状。
7.间歇性跛行
- 步行中,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,患者被迫停止行进,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前进。
◆见于:高血压、动脉硬化患者
- 步行中,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,患者被迫停止行进,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前进。
皮肤检查
皮肤本身的疾病很多,许多全身疾病在病程中可伴随多种皮肤病变和反应。
可局部或全身。
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,有时配以触诊。
(一)颜色
与种族遗传有关,与毛细血管分布、血液充盈度、血色素量多少、皮下脂肪厚薄有关。
1.苍白
- 可由贫血、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引起。
◆寒冷、休克、虚脱、雷诺氏病
- 可由贫血、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引起。
2.发红
-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、充血、血流加速、增多及红细胞量增多所致。
◆生理:运动、饮酒、热环境
◆病理:发热、(阿托品、CO)中毒、柯兴综合征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
-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、充血、血流加速、增多及红细胞量增多所致。
3.紫绀
- 皮肤、粘膜呈青紫色,常见于口唇、耳廓、面颊、肢端。
见于血中还原血红蛋白或异常血红蛋白增多所致。肢端、末梢明显。
◆见于心肺功能不全
- 皮肤、粘膜呈青紫色,常见于口唇、耳廓、面颊、肢端。
4.黄染
- 皮肤、粘膜发黄称黄染。
◆(1)黄疸:为血清胆红素增多所致。先出现于巩膜、软腭后部及腭粘膜上,明显时出现皮肤黄染。
◆(2)胡萝卜素增高:进食胡萝卜、南瓜等所致。先出现于手掌、足底、前额、鼻部皮肤,一般无巩膜、口腔粘膜黄染,停止进食胡萝卜、南瓜等,皮肤黄染消退。
◆(3)长期服用含黄色素的药物引起皮肤黄染,如:米帕林、呋喃类等。首先出现于皮肤,严重者也可出现巩膜黄染。
- 皮肤、粘膜发黄称黄染。
5.色素沉着
- 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,致皮肤色素加深。
◆正常:乳头、腋窝、关节等处
◆异常:阿狄森病、肝硬化、肝癌晚期
◆其他:妊娠斑、老年斑
- 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,致皮肤色素加深。
6.色素脱失
- 因酪氨酸酶缺乏,影响黑色素形成
◆白癜风、白斑、白化病
- 因酪氨酸酶缺乏,影响黑色素形成
(二)湿度(moisture)
- 湿度与出汗量有关,出汗多湿度大,病理情况下可出现多汗、少汗、无汗
- 多汗 风湿热、结核病、甲亢
盗汗 结核病
冷汗(手足冰冷而大汗淋漓) 休克
无汗 VitA缺乏、甲减、脱水
(三)弹性(elasticity)
- 与年龄、营养状态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液含量有关
- 检查部位:手背及上臂内侧皮肤
- 减弱 慢性消耗性疾病、严重脱水
增强 发热时,血循环加速,周围血管充盈;水肿
(四)皮疹(skin eruption)
- 出现规律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;
发现时应详细询问、观察其出现及消失的时间、部位、顺序、形状、颜色、瘙痒、脱屑、隆起。 - ◆见于传染病、皮肤病、药物、食物过敏,种类很多
- 1.斑疹 局部发红,不隆起皮面。见于斑疹伤寒、多形红斑、丹毒
- 2.玫瑰疹 鲜红、圆形。毛细血管扩张所致。多出现在腹部。见于伤寒
- 3.丘疹 除皮肤颜色改变外,还隆起皮面。见于药疹、麻疹、湿疹
- 4.斑丘疹 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。见于风疹、药物疹、猩红热
- 5.荨麻疹 隆起皮面,苍白或粉红色的局限性水肿,剧痒。见于各种过敏反应
- 6.疱疹 局限、高起皮面的腔性皮损,可为水疱或脓疱。见于单纯疱疹、水痘、糖尿病足、烫伤等
(五)脱屑
(六)、皮下出血
根据出血面积大小分为
- 瘀点 < 2 mm
- 紫癜 2~5 mm
- 瘀斑 > 5 mm
- 血肿 片状出血并隆起皮肤
◆常见于血液病、重症感染、某些血管损害性疾病、毒物或药物中毒等
(七)蜘蛛痣与肝掌
蜘蛛痣
-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,形似蜘蛛
特点
- 压中心周围褪色。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内,如面、颈、前胸和肩部
机理
- 一般认为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灭活减少有关
常见于急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
也可见于妊娠期妇女。
少数健康人亦有1~2个肝掌 (liver plam)
- 手掌大、小鱼际肌处发红,压之褪色。
意义同蜘蛛痣
- 手掌大、小鱼际肌处发红,压之褪色。
(八)水肿(edeme)
是指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液内液体集聚过多。检查时以视诊和触诊相结合。
根据程度分三度
- 轻度 仅见于眼睑、眶下软组织、胫骨前、踝部皮下组织,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下陷,平复较快。
- 中度 全身组织均见明显水肿,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下陷,平复缓慢。
- 重度 全身组织严重水肿,低位皮肤紧张发亮,甚至有液体渗出。常有浆膜腔积液
(九)皮下结节
- 视诊与触诊结合
- 风湿结节—风湿热、类风湿疾病
囊呦结节—囊虫病
痛风结节—痛风
结节性红斑—溶血性链球菌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
其他 脂膜炎结节、动脉炎结节、Osler小结
(十)瘢痕
- 外伤、感染、手术、皮损
提示既往史
(十一)毛发
正常毛发的颜色、曲直与种族有关,其分布、多少和颜色与性别、遗传、营养、精神有关
毛发增多:内分泌疾病,库欣氏综合征
病理性脱发
- 皮肤病变–脂溢性皮炎
神经、营养障碍–斑秃
发热性疾病–伤寒
内分泌疾病–甲减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
理化因素–放射线、抗癌药
- 皮肤病变–脂溢性皮炎
淋巴结检查
一、表浅淋巴结分布
(一)头颈部
- 耳前淋巴结(双侧)
- 耳后淋巴结(双侧)
- 枕淋巴结(双侧)
- 颌下淋巴结(双侧)
- 颏下淋巴结(单侧)
- 颈前淋巴结(双侧)
- 颈后淋巴结(双侧)
- 锁骨上淋巴结(双侧)
(二)上肢
1.腋窝淋巴结
- 腋尖淋巴结群–腋窝顶部(顶)
- 中央淋巴结群–腋窝内壁(内)
- 胸肌淋巴结群–胸大肌下缘(前)
- 肩胛下淋巴结群–腋窝后皱襞(后)
- 外侧淋巴结群–腋窝外侧壁(外)
2.滑车上淋巴结
- 上臂内侧,内上髁上方3-4cm处
(三)下肢
1.腹股沟淋巴结
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。两群- (1)上群:腹股沟韧带下方。又称腹股沟淋巴结横组或水平组
- (2)下群:大隐静脉上端沿静脉排列。又称腹股沟淋巴结纵组或垂直组
2.腘窝淋巴结:小隐静脉和腘静脉交汇处
二、检查顺序与方法
(一)检查方法
- 视诊、触诊
(二)检查顺序
检查时按一定顺序进行,不致遗漏。
- 头颈部:耳前、耳后、枕骨下区、颌下、颏下、颈前三角、颈后三角、锁骨上
- 上肢:腋窝{腋尖群(顶)、中央群(内)、胸肌群(前)、肩胛下群(后)、外侧群(外)}、滑车上
- 下肢:腹股沟、腘窝。
三、淋巴结肿大病因及表现
(一)局限性淋巴结肿大
1.非特异性淋巴结炎
- 所收集区域的组织器官的急、慢性炎症所致。有时为淋巴结自身急性炎症引起(单纯性)
- 急性 柔软、压痛、表面光滑、无粘连
- 慢性 较硬、压痛不明显
2.单纯性淋巴结炎
- 淋巴结本身的急性炎症。
- 疼痛,有触痛,中等硬度
3.淋巴结结核
- 常发生于颈部血管周围。
- 多发、质较硬、大小不等、可互相粘连。
- 与周围组织粘连、破溃可形成瘘管、经久不愈、愈合后留瘢痕
4.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
- 质硬或橡皮感,表面光滑或突起,与周围粘连,常无压痛。
- ◆案例:胸部肿瘤,如肺、乳腺癌,可向右锁骨上窝、腋窝部转移。
◆案例:胃癌、食道癌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(Virchow淋巴结)
(二)全身性淋巴结肿大
可遍及全身、大小不等、无粘连
1.感染性疾病
- 病毒感染: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艾滋病等
- 细菌感染:布氏杆菌病、结核病等
- 螺旋体感染:梅毒、钩端螺旋体病等
- 原虫与寄生虫感染:黑热病、丝虫病等
2.非感染性疾病
- 结缔组织病: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结节病等。
- 血液系统病:白血病、淋巴瘤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。
掌握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、方法及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。
掌握皮肤检查的内容、方法及临床意义。
掌握表浅淋巴结的组群分布和检查方法以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。